宫崎骏的《千与千寻》是我第一次被动画电影所震惊。最近,我又总是想起前几天看的《幽灵公主》。

一些想法

《幽灵公主》充斥着各方的矛盾,从社会角度上看,有朝廷(以和尚为代表,拥护天皇的统治)、贵族(以浅野将军为代表,看似维护朝廷的统治,实际上当时社会混乱,他们更想抢占土地,侵夺钱财,获取权力)还有革命者(以黑帽为代表,他们更为保守,不期望颠覆国家,而是偏安一隅,让自己生活得更好)三者间明争暗斗的矛盾。从自然角度上看,还有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。

尽管这部影片中存在诸多矛盾,但绝大部分角色都没有很强的矛盾感,他们都在沿着自己的思考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这并不是说这些人物不立体,而是在矛盾交织中,恰恰体现了他们正在维护各自的利益。而阿席达卡似乎成为矛盾的交织,更是所有人代偿的对象。他要在三个势力中周旋,还要在人与自然之间做抉择,而且命运还逼迫他做出最重要的选择——生存还是死亡。

在汹涌的矛盾间,剧情淡化了阿席达卡自身的悲痛感。回想起来,阿席达卡本应成为村中的继承人,但是自己的善良勇敢导致诅咒缠身,被迫离开村子。这个“被迫离开”,也可以说是被驱逐出村,没有人为他送别,自己留在村里只有死路一条,还会给村民招惹祸患。从一位村庄的继任者转变为被抛弃者(阿席达卡不会再回自己的村落,割头发代表与村庄的舍别),阿席达卡来不及思考这些,因为他还在与死神赛跑。是啊,积极向上的人都不想死,因为生活还中有值得让他们积极向上的原因。另外,阿席达卡内心的善良和诅咒的狂暴也让他产生了剧烈的割痛感。当他第一次射杀人时,他的表情一瞬间展示了无法相信和恐惧,但是阿席达卡是个成熟的少年,他选择把这些悲痛藏在自己心中,而不是感染周围的其他人。

在人与自然发生冲突的时候,阿席达卡已经尽力成为了一位调停者。可能剧情中展示他的行为充满了矛盾,有些“既要又要”的异想天开。但是后来我仔细想了很多,如果我在他的处境,我能否比他做的更好呢?我感觉答案是否定的。影片没有对阿席达卡进行心理描写,他的话语又简单干练,而这种行为的矛盾正是他藏在内心难以抉择的体现。

《幽灵公主》传递的观念很简单(其实还有一个观念是“活下去”,这点要结合作品创作背景,剧情中阿席达卡积极向上的求生欲望印证了这点),反对战争和与自然和谐相处。矛盾是发展中必然产生的,但很多战争不是,如何处理阶级国家之间的矛盾,减少不必要的战争,仍然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问题。至于自然问题,很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,但是仍然不乏美国这种大国退出环保协定的行为。影片中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方案(影片不应告诉人们怎么做,而是告诉为什么要这么做,因为解决问题的主体最终还是人)。在影片最后,男女主并没有在一起,反而分别住在炼铁厂和大自然,这也是喻示着二者未来会采取措施,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平衡关系。

国漫的启示

《幽灵公主》没有讲一个复杂的故事,传递的观念也十分简单。相比于这个20年前的作品,近年来的一些国漫电影(当然外国的动漫也有这种现象)在故事情节设计和价值观传递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诟病的地方,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反而成为电影技术革新后最头疼的一个问题。

《哪吒》虽然有商业炒作的嫌疑,但是其本身还是的一部优秀的作品,无论知不知道哪吒故事,观众都能跟着降世、天罚、成长、反抗这条清晰的线路了解剧情。然而很多动漫电影连基本的点都做不到,像《姜子牙》《白蛇2》《妙先生》(但我仍然认为《白蛇2》是一部很好的电影,真正做到开始尝试讲属于自己的故事)就出现了想说的事情太多,最后却又讲不清;想传递的理念太多,但是自己都搞不清这些价值的优先级。

另外还有一种现象是电影虎头蛇尾,简单来说就是烂尾。结尾是电影制作者想传递感情最激烈的地方,如果连结尾都做不好,就如同给观众们在最激动的时候泼了盆凉水。《白蛇1》的结尾因为前面没有做好铺垫,导致矛盾打戏太突然,编剧想要描述的情感都消逝在混乱中。《新神榜·杨戬》则恰恰相反,前面铺垫太多,结尾又没有如此震撼,导致观众心中落差很大。

当然,上面的电影都是中国动漫在探索属于自己道路很好的尝试。在这条道路上,我们本身起步就慢,但是中华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属于历史大国的价值导向,我相信我们仍能谱写出更好的故事,但不能只靠吹捧来实现(再cue一下《哪吒》),这条国漫之路仍然任重道远。